Search

2016年9月4日星期日

國定殺戮日 The Purge

圖片@Wikipedia

這就是這個社會。

一開始電影故事的格局很大,美國三億多的人口,全國性的法律,每一個人不論貧富身體狀況都被納入這個全國性的鬼捉人遊戲。但或許立即就從大入小比較難明瞭,就,先從家庭來出發。

主角一家四口,就是常見到的,「事不關己,己不勞心」的態度。殺人節來了,怎辦?不用怎辦,我們是良好市民,有好好工作賺錢,這晚上不殺人乖乖躲家中就好。

只少父母是這樣。

正值青春期的女兒,標準為戀人盃迷糊。而兒子,天啊,這一切事端的始作俑者。在學校知道殺戮的歷史,卻不知就裡放入了一位陌生人。這陌生人要殺光全家是誘餌什麼都可以,但恍惚人性的光輝就是一切,或者,這兒子就代表社會上那種,無知的善良,會害人被殺死的那種,在這故事下,兒子間接害死了自己爸爸,也促成了最後一家滅門的事件。

陌生的男子,受傷了,需要幫忙。這放眼四海,每天都有上百萬人扮演着這個角色。但許多時候,我們無暇多想伸出援手的後果,即使救助的代價有時候如此龐大,我們是要遵循性本善的本質不顧後果地救人,還是掩着良知,無視眼前的一切?

這連繫到這個家的保全設備。牆關下來了,看似安心了。看似,因為這些牆是給自己安心用的,是一種道具和膚淺的表達方式,就像身上的昂貴電話,鑽飾或財物。,一遇上殺人團的絞鏈,卻又不堪一拉,紛紛倒下。劇初爸爸還對鄰居說這是最好的東西,但卻被輕易拉下。保護自己的東西,就這麼輕易被擊破,而爸爸也心中明白,面對只是汽車絞鏈級數的力量,這保護的力道是不堪一擊,是如此可笑。

殺人團一伙,就是那群因應社會法規而正當化自己的人。是壞人嗎?好像是,但行使這法例權力的,也就只是不人道而已。而也正是我們都在無視的一群。在這個世界和時間下,他們不是壞人,也因為行之多年的特法,變得漸漸是正常人。就像毒品一樣,當你跳進去後,就不能抽身出來,萬劫不復的糖衣陷阱。

最後,鄰居。一群偽君子,圍繞在我們身旁的那一群人。機會主義者,平常寒暄問候就不會想多接觸的人。

故事離奇古怪,最後沒有看到兒子悲傷自責有點可惜。

70/100